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尤其是“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管理学院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致力于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探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路径。
在此背景下,教师工作室建设成为落实“三全育人”的关键抓手之一。通过引进高水平师资、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管理学院旨在打造一批具备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教师团队。教师工作室不仅承担着专业技能传授的任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此外,管理学院还通过与星巴克、格林贝尔等知名企业合作,搭建了产教融合的新平台,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然而,在实际运行中,教师工作室对于管理学院来说都是一个新兴产物,还运行机制不畅的问题,影响了其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基于“三全育人”理念,进一步提升教师工作室的育人效能,为培养更多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主要目标
1.构建全员育人体系:通过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跨部门合作和校企共建,确保每位教职员工都能积极参与育人工作,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2.完善全过程育人机制:调整课程体系,引入案例教学和项目驱动式学习,使立德树人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3.拓展全方位育人空间:打通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等通道,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社会服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
4.提升教师工作室育人效能:针对当前存在的重视不足、运行机制不畅等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如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队伍建设等,确保教师工作室在“三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实施过程
(一)重视教师工作室的育人作用
教师工作室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三个方面均会展现出显著的育人价值,是高职院校推进“三全育人”改革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从全员育人看
全员育人”要求职业院校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要承担育人责任,自觉将育人要求和育人要素落实到各岗位上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对大学生进行
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学校全员协同育人共同体。
教师工作室的主持人通常由技艺精湛、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专业教师或行业专家担任,而成员则以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为主,辅以企业兼职教师。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成员,他们都属于学校教职员工的一部分,理应承担起育人的责任。主持人作为专业领域的专家和技术行家,不仅是专业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的引路人;骨干教师经验丰富,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和专业素质;青年教师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和激情;企业兼职教师则来自生产一线,能够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
通过校企共建,教师工作室促进了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了全员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例如,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指导,共同制定课程标准,确保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2.从全过程育人看
全过程育人”要求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建立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就业的全过程育人环节。教师工作室主要着眼于人才培养,以“产训结合”方式,对学生进行技能传承与价值文化引领的“双塑造”,这种模式不仅传授专业技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
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教师工作室通过大师讲座、导师带徒、技能展示、竞赛指导、技术攻关、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团队意识、工匠精神等言传身教给学生这些活动是职业院校常规教育教学活动的拓展和延伸,构成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从全方位育人看
“全方位育人”要求打通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等通道,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载体,将思政教育渗透到“产教科创赛”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和环境氛围等各方面,形成一体化育人“场域”并发挥联动作用。教师工作室工学结合紧密、“师徒”关系亲密,是培育学生职业素养、涵养工匠精神的特殊育人空间。
教师工作室在校内设有固定场所,一般位于实训室或办公集中区域,开展的是真实工作环境下的“师带徒制”工学实践。在这种环境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更亲密的“师徒”关系,学生在融心践行、潜移默化中感受并体悟“德技并修”,传承执着专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品质。
同时工作室环境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如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工匠文化和学校文化。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营造了一个场景化、浸润式的文化育人场所,使学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树立“尚技崇德”的价值观。
(二)构建学院内教师工作室育人的实现路径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工作室内涵育人功能,确保其在“三全育人”框架下的有效实施,以下是构建学院内教师工作室育人的具体实现路径:
1.机制完善:将教师工作室育人纳入学校“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出台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育人工作的有关实施办法或指导意见,明确工作目标、责任主体和实施细则,促进技能大师工作室育人与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和组织育人等深度融合、同向发力。
2.制定发展规划:结合学院的发展战略,制定教师工作室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步骤。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年度工作计划,细化各项任务,并设定可量化的目标。
3.明确责任分工:为每位教师工作室成员明确具体的育人职责,确保他们在各自岗位上承担起相应的育人任务。
4.出台支持政策:学院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工作室的建设、运行和维护,包括设备购置、师资培训、科研奖励等。出台激励措施,如科研补贴、荣誉称号等,激发企业参与教师工作室建设的积极性,吸引优秀人才加入。
5.强化校企合作: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推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6.团队建设:组建由专业教师、产业导师、思政教师等组成的多元化团队,促进成员之间的知识交流和经验共享,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加强学院内部跨专业之间的协作,甚至可以和学校其他部门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例如,学生处、团委等部门可以联合组织活动,共同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专项培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目前我院已经成功立项廖莎工作室,成员包括电商教研室、工商教研室、市营教研室骨干教师及格林贝尔校企合作企业高管,工作室主营业务为电子商务专业岗位相关业务,目前正在开展直播业务的前期准备,包括设备采购、学生团队招募及培训、选品等。
1.重视三全育人理念:工作室积极响应学院的“三全育人”理念,将育人工作纳入工作室思路,并且在第一批合作企业的选取也是重视乡村振兴、支持昆山援疆品牌建设,融入对学生的思政教育。
2. 制定发展规划:明确中长期发展目标,结合学院的发展战略,工作室制定了为期五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以下发展目标:
短期(1-2年):完成直播业务的前期准备,包括设备采购、学生团队招募及培训、选品等。例如,2024-2025年的主要任务包括完成直播设备采购、招募并培训首批学生团队、选定第一批合作品牌等。
中期(3-4年):实现直播业务的常态化运营,培养一批具备实战经验的学生团队,并在电子商务领域取得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长期(5年及以上):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地,成为校企合作的典范,推动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3.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具体育人职责:例如:主持人廖莎:负责总体策划和指导,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电商教研室骨干教师:负责直播业务的技术支持和学生培训。工商和市营教研室骨干教师:负责市场调研和选品策略。格林贝尔企业高管:作为产业导师,提供行业经验和实战指导。
4.学院出台支持政策:学院设立了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工作室的建设、运行和维护。具体用途包括:购买直播设备、拍摄器材等,确保硬件设施到位;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直播方面技能培训及竞赛、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专项培训,提升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并给与相关奖励。
5.激励措施:出台激励措施,如技能能手补贴、竞赛奖励、荣誉称号等,吸引优秀人才加入。
6.强化校企合作:深化产学研合作。与格林贝尔企业高管共同制定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符合行业需求。例如,开设直播营销、数据分析等课程,邀请企业专家进行授课,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与第一批合作企业共同商讨学生培养路径。
五、体会与思考:
通过廖莎工作室的建设和运行,我们深刻体会到“三全育人”理念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首先,将教师工作室纳入学校“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不仅明确了育人的方向和目标,还促进了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合力。其次,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确保了育人工作的持续性和系统性。再次,明确责任分工和出台支持政策,激发了教师和企业的积极性,保障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最后,强化校企合作和团队建设,为学生提供了更贴近实际的工作环境和实践机会,培养了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认识到,要不断优化和完善相关机制,得到学校重视,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发展,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更多元化的育人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德技双修”的育人目标,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